6.29.2015


老實說住在台北還蠻無聊的,至少對我來說是。睜開眼睛洗臉刷牙,換好衣服出門,吃早餐,坐捷運準備上班。日復一日的生活讓我對好多事情習以為常日漸麻痺。不是在做特效藥的廣告,但前些日子我看完莊祖宜寫的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一書後,我漸漸地有了想去探訪美食與做菜的慾望。雖然這麼說,我滿腔想吃好吃食物的熱情之大卻無從找起,食物的世界這麼大,類別門派一堆老實說我都喜歡,不過還是希望可以有個脈絡讓我依循,至少知道怎麼開頭才好。

直到那天在店裡與一位客人聊天後,才藥到病除的讓我的美食計畫有了開始。他說我的問題根本不是個問題,就從你平常生活的動線開始拓展開來就好了。我最近接觸的食譜大多是西式料理,想想既然是美食的探尋,其實就沒什麼中西派別之分了。所以我就開始以比平常認真的一點態度(根本還是有點懶惰),不知不覺地走到留意到哪,哪裏有好吃的,或是別人覺得好吃的地方先筆記下來,有時間再逐一品嚐。

飲食是恢復人性最美妙的方法之一,這點我有深刻的體悟。我麻木已久的五感,在開始接觸美食(我自己認定的或是別人認定的普世標準)之後慢慢起了變化,甚至作息也是。人家說熬夜對身體不好,但為了吃好吃的食物我不想讓身體機能退化或是不靈敏,我想體會食物進入身體時的美妙與其後的食物鏈演化,養成的故事與發明文化,這牽連到的是種族與民族在最根本的慾望,所衍生的生活差異,就好像在用食物吞嚥一本好的故事,沒有好的身體怎麼好好閱讀一本書呢。

我用食物瞭解了妳/你,這是多麼浪漫的表現方式啊。

我是一個很不容易胖的人,身體瘦瘦的模樣從以前就看自己不順眼。但這個條件在日漸增長的歲數,代謝不如以往後有了細微的變化,但好加在的是以目前的現況來說,身體很爭氣的沒有因為最近調整的飲食習慣而在體重機上面翻白眼。


近期最常翻的youtube影片有八成跟食物脫不了關係,期待今年搬家能夠順利,最低要求是廁所和廚房能夠完善,才能多點機會親手練習啊,讓那些食譜上的食物體現面前,親眼看到熱氣在空氣中飛騰的模樣,鼻子聞得到,嘴巴吃得到,好好的享受動手完成的烹飪儀式,最終樂此不疲。